第一节、日清战争以前之状况
作者:涩泽荣一字数:2599字

第一节
日清战争以前之状况

民智

今试回顾维新当时之情态,庶民之浅学无识,自不待言。然我国有纪元后二千五百余年之历史,即在维新以前,举凡政治、文学、宗教、美术以及农、商、工百般之事业,其发达者亦不复少,且与中国、朝鲜、荷兰、葡萄牙等诸国,互通贸易。然德川氏三百年之锁国政略,使我国国人之眼界,一限于内国,且其国内复分割为三百诸侯领土,不相往来,故一般庶民,几不知世界以内有五大洲者。其思想大抵偏狭,故其商、工事业,皆属于个人的及家族的之经营。

及至嘉安之际外交之端一开,全国志士多非之,悲愤慷慨,锁港攘夷之论风靡一世者,亦足以知我国国人之思想如何矣。余于明治六年退官,与井上馨氏同上一封奏曰,今欧、米诸国民皆务实学,优于智识,故人人以不能自食其力为大耻。而我国人则不然,士徒知恃其父祖之禄位,而不知究文武之学,农徒知仍其乡土之常,而不知讲耕桑之术,工徒知论佣作之价,而不知求器械之巧,商徒知较锱铢之利,而不知讲贸易之法。是皆不能自食其力者,虽其中一二可称为有才识者,亦不过垄断罔利之徒耳。其甚者诈欺百出,诬冒万端,至于破产亡家者比比皆是,今驱此市侩之徒,而欲于俄顷之间登诸开明之域,是犹见卵而求时夜也云云。

然开通海禁,以与列国交通者,天下之公道,自然之大势,其机一至不可复遏也。幕府知大势所趋,不得已与诸国缔结通商条约,终得敕许,以开国进取之方针为国是,且于明治维新之后,废藩制为郡县,释门阀之见,拔擢人才,苟有一能一艺之士,无不麇集阙下,冀得官职。其所谈论者如内政、外交、法律、军制、教育、理财等,各道其所长,真可谓野无遗贤矣。

夫封建之社会,四民之中士为最贵,农次之,工又次之,商为贱。今也内则万机归于统一,外则与列强相对峙,若非启拓生产扩张贸易以培养民力,则国家无富强之基也。然有识之士悉奔走于朝,其在野从贸商、工业者皆浅学无识之流,则欲其生产贸易之盛大,民力之富裕,诚不可得而望也。是时政府虽宜盛行奖励民业,然其受奖励者,皆无识之徒,亦终不能成功。

故莫急于振兴规模宏大之合本事业,以吸引人才,而欲达此目的者,舍会社组织而外,无可他求者也。何则,民间事业不能若政务之荣誉灼赫,其足以壮快人志者鲜。唯合本组织之会社有相当之荣誉责任,其利害关系甚为适切。会社事业既兴,则足以致生产贸易之隆盛,而后可与言富国强兵也。余不肖,不揣冒昧,素以此为目的,冀为国家尽斯任,故辞官而就民业,数十年以来一贯不渝,以至今日,职是故也。

政府之启发

政府设商法司,及通商司施金融疏通民业振作之计划,复兴铁道、邮便、电信的公共事业,建筑、造船、纺绩、制丝、制纸、印刷、抄纸及其他诸种工场,或自作业,或以机械贷付民间,以示新事业之模范,以启发诱导为务,一一不胜枚举。然政府开于会社事业,尽其研究筹画,参酌欧、美制度,其所编制之法律,以《国立银行条例》为嚆矢。其后由各种银行条例,渐得完备。故我国第一发生之泰西式会社者,即为银行事业,而续起之者即海运、铁道、保险等诸会社。其后诸般工业会社,亦前后相继渐次设立焉。

会社设立之困难

盖金融者,经济社会之血脉,诸般事业之枢轴。此政府之所以注力于银行事业,而明治六年始有第一国立银行之开业也。然从来我国之商业,一言以蔽之,不过小卖商业而已。世人一般不识合资之方法,不辨会社为何物,故欲自起而设立之者,寥若晨星。即第一国立银行,亦乃政府劝奖三井组、小野组,命其组织。若两组不为其中坚,则银行终不能设立也。

第一国立银行之资本金,计二百五十万圆,内二百万圆为两组所引受,残额五十万圆由公众募集,应募者仅三十八、九名,其金额计四十四万八百圆,尚不能满额,故不得已先以二百四十四万八百圆创立之。此足以想见当时世人对于合本会社之观念为如何矣。资本金募集之难既如此,而况也担任银行各般事务之难得其人哉。由三井组、小野组所任命之银行职员,绝不知银行事务,唯备其员数而已。然辛苦经营,凌百难而始得开始银行业务者,盖势所当然者也。

诸会社之勃兴

基于《国立银行条例》之制定,而创立银行此有四行。然明治七年以后,正货常被流出,于是银行不能维持其纸币之金货兑换。加之是年小野组破产,岛田组寻亦破产,金融市场大有恐慌之象,而实业之进步一挫矣。然明治九年改正银行条例,以通货为纸币之兑换。于是各地银行创立,前后踵起,明治十年西南事变后,政府纸币及银行纸币俄然膨胀,物价日益腾贵,一时市场有变调之观。而前后种种事业勃然踵起,如足尾铜山,于明治四年移归民业,十年归古河市兵卫氏所有,其事业逐年盛大。

洋纸制造事业之王子制纸会社,创立于明治五年。东京瓦斯局始于明治七年,石川岛造船所于明治九年由海军省贷与平野富二氏改为民营。保险事业之鼻祖之东京海上保险会社,于明治十二年开业。东京马车铁道会社(即今日之电气铁道)创于明治十三年。日本铁道会社始自明治十四年。共同运输会社欲与三菱会社相竞,于明治十六年开业。大阪纺绩会社亦于同年创立。其对外金融机关之横滨正金银行,则于明治十三年创立。更至明治十五年,为中央银行之日本银行,亦相继创立。我国经济界可谓开一新纪元矣。

商界之不振

然政府当明治十三、四年之交,决计整理不换纸币,以后锐意于销却纸币,故物价日益低落,经济界之状况又一变。自明治十年至十八年,商况沉滞,企业闭塞,百般事业陷于不振之势,其间有二三银行会社竟至破产,满目萧然矣。

诸事业之不振

既至明治十九年,政府之纸币得以银货交换,兑换纸币之基础确立于此,一般商况渐有回复之观。实业界之生气一振,铁道、造船、器械、制造、纺绩、采矿、采炭、织布、瓦斯、电灯、制纸、制油、筑港、制麻、制蓝、水产、炼瓦、人造肥料、熟皮、硝子、土木及其他事业之会社工场陆续勃兴,诸株式之相场,非常暴腾。于是数年来之金利低落,转有以促企业热之上升者,至明治十八年,会社公称资本金合计仅五千万圆余,至二十三年增至二万二千五百万余圆焉。

反动

然盛衰循环冷热相间者,经济界之常轨,而事业勃兴之反动者,二十三年时之金利腾贵也。诸株式以急转直下之势,日就低落,且米价之暴腾与银价之暴腾,相俟而招多数之输入超过。于是正货多为所流出,金融愈迫,大阪纺绩事业复受大影响,恐慌之声遂遍于国内。幸政府及日本银行,施金融市场救护之策,而非常之惨祸得以获免焉。

明治二十四年,景象尚未恢复,此时保险会社、船渠会社次第踵起。二十五年以后,经济社会渐有进机,企业亦于是勃兴,不幸日清国交忽有中绝之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