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青少年模式
  • 隐剑长安
    七辛海棠 军人连载
    盛唐,曾经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曾经万方来朝的大唐盛世,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开放的文化。但是就在安史之乱的短短十年中,盛唐便迅速转衰,藩镇割据迅速形成,昔日的盛唐不再。作品通过历经四朝元老、邺侯李泌的角度,以史诗性的画面,展现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时期的历史风貌,并从书生、百姓、军人的角度,揭示了李氏皇族对国家动荡所应承担的责任,歌颂了普通民众和军人在安史之乱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爱国精神。
    31.7万字
  •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明治教育史要
    西园寺公望 成功之道完结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抵达日本,使日本幕府由“锁国”而至“开国”,效仿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便是其“开国”的直接结果。《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由“近代日本的设计师”大隈重信组织编撰,联合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执政者和见证者,全面回顾“开国”以来的五十年间,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外交、工业、商业、教育、传媒、医学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诸般制度上的逆天改命的建设创新,言简意赅,读之可明瞭其举国变革的艰难破局和成功之道。宣统元年,日方曾将其汉译本献给清廷及各地督抚,引发我国朝野的激烈讨论。全文合计五十二卷,此系其中之一。
    6130字
  •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帝国宪法制定之由来
    伊藤博文 成功之道完结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抵达日本,使日本幕府由“锁国”而至“开国”,效仿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便是其“开国”的直接结果。《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由“近代日本的设计师”大隈重信组织编撰,联合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执政者和见证者,全面回顾“开国”以来的五十年间,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外交、工业、商业、教育、传媒、医学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诸般制度上的逆天改命的建设创新,言简意赅,读之可明瞭其举国变革的艰难破局和成功之道。宣统元年,日方曾将其汉译本献给清廷及各地督抚,引发我国朝野的激烈讨论。全文合计五十二卷,此系其中之一。
    5398字
  •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明治之外交
    副岛种臣 成功之道完结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抵达日本,使日本幕府由“锁国”而至“开国”,效仿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便是其“开国”的直接结果。《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由“近代日本的设计师”大隈重信组织编撰,联合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执政者和见证者,全面回顾“开国”以来的五十年间,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外交、工业、商业、教育、传媒、医学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诸般制度上的逆天改命的建设创新,言简意赅,读之可明瞭其举国变革的艰难破局和成功之道。宣统元年,日方曾将其汉译本献给清廷及各地督抚,引发我国朝野的激烈讨论。全文合计五十二卷,此系其中之一。
    1.2万字
  • 中庸
    战国·子思 公版书完结
    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2.3万字
  • 大学
    佚名 文学完结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2万字
  • 飞龙全传
    吴璿 公版完结
    “飞龙全传”是清朝人吴璿著的一本小说,主要内容是赵匡胤当皇帝之前的青年时期的发迹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市井豪侠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在他身上,作者凝聚了市民阶层所认同的理想人物的多种品格:他大胆粗豪,敢作敢当,扶弱诛强,行侠仗义,忠信重义,一诺千金。这一形象具有强烈的民间文艺的气息,与水浒英雄的形象是一脉相承的。
    33.7万字
  • 二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公版书完结
    “二刻拍案惊奇”为拟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编著。于1632年(崇桢五年)成书刊行,与作者前著“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四十卷,每卷一篇,共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补录杂居“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以充数。作者自称系“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该书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中也有不可否定的健康成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43.2万字
  • 初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文学完结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常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加上冯梦龙的“三言”,则为“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39.9万字
  • 广陵潮(无注释版)
    李涵秋 小说完结
    李涵秋的《广陵潮》以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许多大事件为背景,展现七十年间的稗官野史,使当时中下层社会的民间风情、闾巷习俗,跃然纸上。张恨水在1946年为《广陵潮》再版作序时说:“我们若肯研究三十年前的社会,在这里一定可以获得许多材料。”
    89.7万字
  •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无注释版)
    胡适 文学完结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是胡适为上海《申报》五十周年纪念册而作,目的是记载当时五十年新旧文学过渡时期的历史,完稿于1922年3月,次年发表于《申报》五十周年纪念特刊《最近之五十年》。胡适继承了传统的史学精神,在实录的基础上自出机杼,从古文的末路、古文学的新变、白话小说的发达及缺点、文学革命这几个方面来再现这五十年的文学。   文论著作。近人刘师培撰。《论文杂记》1905年连载于《国粹学报》,系刘氏早年之作,以为“文虽小道,实与时代而迁变。,对历代文学渊源流变的论述,颇有独到之处。广泛论及诗文、辞赋、词曲、小说、南北剧等文学体裁,对“文笔之辨”尤多发挥。与其后写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堪称姐妹篇。《论文杂记》有1928年朴社单行本,但对作者自注删削颇多,标点亦多失当。
    4.5万字
  • 陈独秀诗集(无注释版)
    陈独秀 文学完结
    陈独秀(1879-1942),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本书收集陈独秀的诗、联一百多首(副)。从中既能了解到陈独秀斐然的诗意才情,又能感受到陈独秀傲然不屈的品格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事世事。诗如其人,读诗足以看出陈独秀的文化精神、政治思想、品格情操之全貌。他的诗风格既有诗经之淳朴、自然,也有乐府之古风、遗韵,更有魏晋之恢弘、恣肆;既有李白之奔放、豪迈,亦有杜甫之深沉、练达,更有韩柳之犀利、峻峭;他的诗往往以政治、哲理入诗,眼界广阔,思想深刻,词锋锐利。
    9744字
  • 陈独秀演讲录(无注释版)
    陈独秀 文学完结
    书内收1923年陈独秀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内的三次演讲,题目分别是《我们为什么相信社会主义》、《我们相信何种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如何在中国开始进行》。三篇演讲分别由赖特才、侯昌龄、丁愿、郭瘦真、李立成等人纪录整理而成,并于1924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一出版,便很快售罄。随后一版再版,至1927年2月此书出版时已经为第9版。书品基本完好,38页,封三为版权页,上印“民国十三年五月初版印行,民国十六年二月九版”,“编辑者:新青年社”,“总发行所:汉口长江书店”。存世罕见,为珍贵的革命文献。
    4.8万字
  • 陈独秀杂文集(无注释版)
    陈独秀 文学完结
    本书是他的杂文集,内容涉及多方面:谈国学、提倡民主革命、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研讨党的建设的理论活动;对第一次国内革命和抗战时局的看法等。
    6.9万字
  • 楚辞(无注释版)
    屈原等 经典完结
    “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3.2万字
  • 李叔同传记作品集(无注释版)
    李叔同 情感完结
    在本书中,苏泓月以绝美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对真实人性的解读,生动地展现了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一代名僧的悲欣传奇。
    2.8万字
  • 近思录(无注释版)
    朱熹 社会科学完结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无数的著作,其中有些甫一面世,即引起激烈争鸣;有些经过历史的检验,成为对整个中国思想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
    6.7万字
  • 古文观止(无注释版)
    吴楚材 文学完结
    《古文观止》编选了自周代至明代历代文章凡二百二十二篇,分为十二卷。数量比较适中,篇幅也以短篇为主,所选文章不拘一格,既有历代很多名著、名家,也有“无名之辈”,文章均为古文的精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长盛不衰!适合青年学子学习阅读。 这部《古文观止》,是在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名家精译古文观止》的基础上删改修订的。 选入二百二十二篇。宋代十三家,王禹傅两篇,李格非一篇,范仲淹两篇,司马光一篇,钱公辅一篇,李觏一篇,欧阳修十三篇,苏洵四篇,苏轼十七篇,苏辙三篇,曾巩两篇,王安石四篇。重点突出了欧阳修、苏轼,其次为苏洵、苏辙、王安石,这大体是符合各家成就高低的。按年代为经,作家为纬,从古到今按时间顺序排列,不仅令人读来能感到散文的发展变化,而且便于查找。此外,编选者还对这些散文作了评注。
    13.3万字
  • 春花(无注释版)
    王统照 小说完结
    本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创作于1936年的长篇小说,“写启蒙运动时代(由五四至民十二三年间)几个不同性格的青年,怎样的得到感受激动与家庭社会的影响而成了几个不同的定型。”是“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完整地反映五四退潮期到大革命前夜青年知识者不同政治动向”的作品。本书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亦有着党史研究参考史料的价值。
    8.2万字
  • 少年漂泊者(无注释版)
    蒋光慈 小说完结
    本书是他的代表作,是中篇小说,作者借主人公汪中万感丛集时写给进步文学家维嘉先生的一封长信,在自叙生平中对社会的黑幕作了不留情面的剥露。这部小说也反映了20年代我国社会政治领域的斗争,作品倾尽全力讴歌了学生、工人反帝国主义侵略、反军阀统治的斗争,是我国现代史上早期工人革命斗争的艺术写真。
    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