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青少年模式
  • 博物志
    张华 公版书完结
    《博物志》是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学笔记小说,全书共十卷,内容涉及山川地理、异国民俗、奇禽怪兽、草木药术、方士神话、典礼器物等等,是继《山海经》之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原书已散佚,今本是由后人辑录而成的。
    5.7万字
  • 汉初五十年
    小明明 通俗说史完结
    秦末汉初,天下大乱,豪杰群起,逐鹿中原。名人灿若繁星,有数不尽的故事向君一一道来。本书为通俗说史类著作,总揽汉初风云变幻;吞吐当年战场硝烟;文中略夹东北方言令人莞尔;深度探寻历史又微涉考古;反对派咋能推翻超级大国?楚汉战争又咋发展?大汉立国后如何巩固政权?汉人是什么样的风采?且看--汉初五十年。
    18.3万字
  • 美食咨询与恋爱
    花溪岙 正能量完结
    上海女孩甄茗隐是一位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她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们恢复心理健康。周末她经常带着学生们去逛沪上知名景点,吃遍沪上各大知名餐厅。茗隐在心理咨询中还结识了男朋友蒋阳阳,他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两人修成正果。本书有美食,有旅游,有心理咨询,有恋爱。治愈系,青春正能量,满满都是爱。
    15.7万字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张建成 文化完结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3.8万字
  • 大学
    佚名 文学完结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2万字
  • 公孙龙子
    公孙龙 思想完结
    “公孙龙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子”原有14篇,后来多数散失。该书是研究公孙龙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根据各篇语言分析来看,除其中第一篇“迹府”为后人记述的有关公孙龙的事迹生平之外,其余五篇则被公认为公孙龙的作品。其中“白马论”所提出的“白马非马”论,以及“坚白论”所提出的“离坚白”的两个命题,是公孙龙诡辩思想的精华。
    1.9万字
  • 二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公版书完结
    “二刻拍案惊奇”为拟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编著。于1632年(崇桢五年)成书刊行,与作者前著“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四十卷,每卷一篇,共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补录杂居“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以充数。作者自称系“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该书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中也有不可否定的健康成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43.2万字
  • 喻世明言(无注释版)
    冯梦龙 历史完结
    本书为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用名“古今小说”,又称“全像古今小说”。明末冯梦龙纂辑。部分为宋元话本旧作,也有明人拟作。文字可能经过纂修者的加工。题材多来自民间,也有根据历史小说和前人小说改编改写的。
    35.5万字
  • 春花(无注释版)
    王统照 小说完结
    本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创作于1936年的长篇小说,“写启蒙运动时代(由五四至民十二三年间)几个不同性格的青年,怎样的得到感受激动与家庭社会的影响而成了几个不同的定型。”是“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完整地反映五四退潮期到大革命前夜青年知识者不同政治动向”的作品。本书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亦有着党史研究参考史料的价值。
    8.2万字
  • 银龙集(无注释版)
    王统照 文化完结
    王统照是卓有成就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著名诗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丰硕成果,充实了新文学的宝库。他一生著述甚多,解放后的主要著作有诗集“鹊华小集”、文学评论集“炉边文谈”等。
    10.6万字
  • 石评梅散文(无注释版)
    石评梅 文学完结
    这套散文丛书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的; 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  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变的大风景……
    9.9万字
  • 石评梅小说(无注释版)
    石评梅 文学完结
    石评梅(1902—1928),乳名心珠,学名汝壁,因喜爱梅花,后自号“评梅”,山西省平定县人。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本书收其小说20篇。她的小说创作,无论是反映个人悲哀和“五四”时代青年人共同的迷惘,“个性解放”旗帜下的自由恋爱,还是对社会风云的变化密切关注,都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对于上世纪20年代女性小说来说,既拓展了题材的广度,又注意了小说内涵的挖掘,对我国现代女性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而使其小说创作具有了独特的文学史价值。
    6.7万字
  • 艺风藏书记(无注释版)
    缪荃孙 社会科学完结
    缪荃孙是近代著名藏书家,一生与书为友,学识渊博,著作等身。自幼嗜好读书,更酷爱藏书。经多年搜求,所得珍本秘籍多达10余万卷。为使所藏珍贵书籍不致流散,因撰《艺风藏书记》八卷,收书627种,10962卷。详载每种书的卷数、行款、序跋、书牌等,并详加校勘。后又陆续撰成《续记》八卷、《再续记》,共载书861种,15000余卷。我社现将《藏书记》、《续记》、《再续记》标点整理出版,以使缪氏珍藏泽惠后世,为读者所用。
    6.4万字
  • 梁遇春书信(无注释版)
    梁遇春 文学完结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梁遇春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写作英国随笔风格的散文小品,擅长表达充满个性特点的社会人生体验,提供一种“絮语”式议论美文。1926年开始陆续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新月》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后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泪与笑》。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郁达夫赞许梁遇春为“中国的伊利亚”,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将有一树好花开”。胡适认为他是“一个极有文学兴趣与天才的少年作家”。本书收入梁遇春“致石民信”41通。译文12篇。
    2万字
  • 广陵潮(无注释版)
    李涵秋 小说完结
    李涵秋的《广陵潮》以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许多大事件为背景,展现七十年间的稗官野史,使当时中下层社会的民间风情、闾巷习俗,跃然纸上。张恨水在1946年为《广陵潮》再版作序时说:“我们若肯研究三十年前的社会,在这里一定可以获得许多材料。”
    89.7万字
  • 冲出云围的月亮(无注释版)
    蒋光慈 文学完结
    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儒恒),又名蒋光赤、蒋侠生,字号侠僧。“五四”时期参加芜湖地区学生运动,民国10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等。本书是其小说代表作,写的是女学生王曼英在大革命潮流的激荡下,参军成为一名女兵。在反革命政变发生时,她陷入绝望,产生了强烈的虚无主义思想和报复情绪,过着颓废、自暴自弃的生活。就在这种情境下,她重新遭遇了进步青年李尚志,他带领曼英走出困境,两人最终结合。
    8万字
  • 短裤党(无注释版)
    蒋光慈 小说完结
    蒋光慈(1901年-1931年),原名蒋如恒(儒恒),又名蒋光赤、蒋侠生,字号侠僧,河南固始县陈淋子镇联合村人。“五四”时期参加芜湖地区学生运动。民国10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短裤党》是1927年作者为纪念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创作的中篇小说。1927年2月,上海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许多同志英勇牺牲。领导干部杨直夫、史兆炎总结失败教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3月21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几十万工人举行罢工,接着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了胜利。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武装斗争的小说。
    4.9万字
  • 异邦与故国(无注释版)
    蒋光慈 小说完结
    “异邦与故国”是蒋光慈在1929年写的日记体小说,是东京日记。记录了从8月底他在东京安顿下来开始到11月9日为止的生活点滴。
    3万字
  •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无注释版)
    胡适 文学完结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是胡适为上海《申报》五十周年纪念册而作,目的是记载当时五十年新旧文学过渡时期的历史,完稿于1922年3月,次年发表于《申报》五十周年纪念特刊《最近之五十年》。胡适继承了传统的史学精神,在实录的基础上自出机杼,从古文的末路、古文学的新变、白话小说的发达及缺点、文学革命这几个方面来再现这五十年的文学。   文论著作。近人刘师培撰。《论文杂记》1905年连载于《国粹学报》,系刘氏早年之作,以为“文虽小道,实与时代而迁变。,对历代文学渊源流变的论述,颇有独到之处。广泛论及诗文、辞赋、词曲、小说、南北剧等文学体裁,对“文笔之辨”尤多发挥。与其后写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堪称姐妹篇。《论文杂记》有1928年朴社单行本,但对作者自注删削颇多,标点亦多失当。
    4.5万字
  • 陈独秀随感录(无注释版)
    陈独秀 文学完结
    陈独秀(1879-1942),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随感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所首创的报刊专栏,他的开创者陈独秀不仅首创了“随感录”这种讲究时效性、新闻性的杂感类专栏,为当时知识分子开拓了一种新的批评空间;同时“随感录”也成为了一个文体概念,陈独秀首创的这一文体成为了中国现代杂文的雏形。其取材广泛,篇幅不限,长的约一千三百字,短的约二百字。作者任意而谈,不拘一格,或鞭挞,或暴露,或讽刺,或拨乱反正,但莫不触及时事,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4.1万字